「我好想創業喔!但總覺得靠我自己的力量,還沒辦法撐起來一間公司耶!」「對啊!聽說最好的創業團隊就是需要不同屬型的人組成的」「我最近也是因為這件事很煩惱!也不知道要找什麼樣的人來一起奮鬥?!」「其實最適合的人選,往往就近在眼前喔!」「....................」
這是許多創業者內心的掙扎。有想法,卻不知道該如何組建團隊,怕自己一個人扛不住,怕找不到合適的夥伴,甚至懷疑自己是否具備足夠的能力。但其實,成功的創業團隊,並不需要每個人都無所不能,而是需要「互補」。
根據我的創業經驗,理想的創業組合應該包含這三種類型的人:
📌 策略型——負責規劃、決策,確保公司長期發展。
📌 銷售型——負責推廣、行銷,讓產品能成功打進市場。
📌 技術型——負責產品開發,確保競爭力與創新性。
如果一個創業團隊能同時擁有這三類人才,那麼成功的機率就會大大提升。但如果找不到完整的「黃金鐵三角」,至少應該擁有其中兩種角色,讓團隊可以穩健發展。
而這三種類型的創業者,剛好與作者提出的未來關鍵職能——「工匠」、「總管」與「行腳商人」不謀而合。未來就業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只有具備多重能力的人,才能真正立足於這個變化迅速的時代。
未來最有競爭力的三種人
📌 工匠——技術專業與職人精神工匠精神並不單指傳統手工藝,而是指任何領域的專業職人,無論是工程師、設計師、廚師,甚至是程式開發人員,都屬於這個類別。這類人能夠靠專業技能立足市場,擁有無可取代的價值。
📌 總管——整合資源、管理決策總管是負責策略與組織運作的人,他們能看到市場趨勢,並將不同類型的專業人才整合在一起。這類型的人最適合當管理者、創業家或是企業顧問,因為他們懂得讓不同能力的人發揮最大價值。
📌 行腳商人——靈活變通、適應市場行腳商人是未來最受市場歡迎的一種人,因為他們具備高適應力與商業敏感度。他們懂得行銷、談判,並且擁有快速切入市場的能力。例如:自由工作者、SOHO族、數位遊牧民族、國際貿易商人,這些人都符合行腳商人的特質。
綜觀全局,全靠智慧
單一技能已經無法應對未來的變化,擁有全局思維才是關鍵。
以銷售型人才為例,他們不應該只是學習如何成交客戶,還應該關心市場趨勢、消費者心理、甚至是產品開發,這樣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優勢。這種「跨領域思維」,正是未來職場最需要的能力之一。
而這樣的全局思維,並不是讀書就能獲得的,而是來自於不斷的實踐與經驗累積。當你開始關注更多層面的事情時,你的競爭力就會自然提升。
上班第一天,就準備好離職
這句話聽起來有點極端,但其實是提醒我們——進入職場時,應該設定好「離開的時機」。
就像投資要先設定停損點一樣,我們應該在進入一家公司時,就規劃好未來的發展方向。如果這份工作只是過渡期,那麼你應該設定明確的學習目標,一旦達標,就果斷離開,轉向更好的機會。
同時,也應該抱持「中立心態」,不被辦公室政治影響,也不因為害怕改變而安於現狀。職場不是終點,而是累積經驗、培養技能的跳板,當你具備了足夠的競爭力,就不用擔心未來的變化。
未來的競爭,不是單打獨鬥,而是擁有「多種可能性」
這本書告訴我們,未來不管是在職場,還是創業,都不能只是單一專才,而是必須將自己的能力橫向拓展,至少具備兩種以上的技能,才能在市場變化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 如果你是工匠型人才,請學習市場趨勢與商業邏輯,讓自己不只是技術專家,還能懂得如何讓技術變現。
📌 如果你是總管型人才,請學習銷售與產品開發,讓自己不只是管理者,還能真正帶領團隊創新。
📌 如果你是行腳商人型人才,請學習數位工具與數據分析,讓自己不只是業務高手,還能精準掌握市場需求。
未來沒有穩定的職業,只有穩定的能力,當你足夠強大,工作自然會來找你。這本書的概念,與個人品牌、職涯發展密切相關,推薦給所有想要提升職場競爭力、創業,或是準備迎接未來變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