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我想畫繪本,該畫什麼主題呢?」「嗯!童話故事遜!愛情故事遜!勵志故事遜!」「你把我想畫的類型的說完了,那不然該畫什麼內容呢?」「應該畫噁心暴力的恐怖故事!」「可是家長會讓小孩子看這類型的繪本嗎?」「所以你的繪本不賣小孩,只賣家長啊!」
這段對話,完美地詮釋了現代市場競爭的狀態——做小眾、做獨特,才能真正打出一條生路。
過去,我們總認為市場要夠大、客群要夠廣,才能賺到錢。但在現今網路發達、全球競爭激烈的時代,大眾市場早已是紅海,殺得血流成河。真正的機會,反而來自專注在某個特定小眾市場,做得夠深夠專業,讓特定族群愛上你。
無論多有特色,先從累積粉絲開始!
品牌經營的第一步,不是買廣告,而是找到你的忠實粉絲。
小眾市場的成功,關鍵在於社群的力量,而不是砸大錢買曝光。如果你的產品夠獨特,卻沒有人在討論,那它依然是「孤獨的天才」。反之,即使是冷門領域,只要有一群死忠粉絲,品牌就有無限可能。
📌 與粉絲互動,而不是單向銷售:品牌不是靠廣告砸出來的,而是透過與粉絲的交流、社群的共鳴來建立。讓粉絲成為品牌的一部分,他們才會自發性地幫你傳遞價值。
📌 建立「怪咖幫派」,讓小眾變主流:許多爆紅品牌,起初都是在小圈子內發酵,然後透過口碑逐步擴散。像 Nike 在運動圈、Supreme 在街頭文化、Tesla 在科技圈,都是透過鞏固核心客群,再慢慢影響更大的市場。
門越小,想進來的人越多!
當年的 Gmail,剛推出時並沒有開放大眾註冊,而是採取「邀請制」。這種「限量感」,反而讓人更想要加入。
這種心理機制告訴我們:「限量」與「排外」有時反而能引起更多關注。所以,別急著把市場做大,不妨先讓品牌擁有專屬感。
📌 創造「私密社群感」,讓人覺得自己很特別品牌可以透過「會員限定」、「邀請制」、「VIP 方案」等方式,讓顧客覺得自己是少數「被選中的人」,這樣反而能提升品牌的價值感與吸引力。
📌 與其開大門迎客,不如設計一條隱藏入口當市場過度飽和時,開一條「小眾捷徑」往往是破局的關鍵。當你把門開得小小的,市場就會產生「稀缺效應」,吸引更多人想進來。
社群內,人人都是麻吉
想像你走進一場紅酒品酒會,剛認識的朋友,一聽到你也喜歡澳洲的 Barossa Valley 紅酒,馬上跟你聊得熱火朝天。
這就是小眾市場的魅力——當你找到對的族群,他們不需要被說服,因為彼此本來就對這個話題充滿熱情!
品牌經營同理,與其花時間討好所有人,不如專注經營這群「真正懂你的死忠粉絲」,讓他們產生歸屬感,甚至主動幫你宣傳。
📌 經營社群,不只是發文,而是建立「共同信仰」品牌的影響力來自於社群,而社群的核心就是「共同信仰」。讓你的粉絲相信一個理念,例如環保、極簡、職人精神、科技創新,這樣他們才會主動幫你推廣。
📌 讓粉絲參與品牌成長,從「消費者」變成「參與者」許多成功的小眾品牌,都會邀請粉絲參與產品設計、決策過程,甚至取名活動,這樣一來,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感會大大提升,也更願意支持。
結論:小眾市場,才是未來的主流
📌 別再害怕市場太小,因為真正的機會來自專注與獨特。
📌 品牌經營,從累積粉絲開始,而不是靠大撒幣買廣告。
📌 用社群力量創造影響力,讓粉絲成為品牌的活招牌。
📌 想讓人關注,就不要開放給所有人,反而該創造「限量感」。
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想做品牌、創業,或是正在思考市場定位的人,搭配《怪咖時代》一起看,效果更佳!記住——在這個時代,「唯怪不破」,敢與眾不同,才有機會被看見!
《小眾,其實不小:中間市場陷落,小眾消費崛起》
作者:詹姆斯.哈金
出版社:早安財經
出版日期:2014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