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想創業,你要有不一樣的腦袋:沒用、愚蠢、不可能,別人都不認同的想法就是你的黃金商機



「我好想創業喔!我有一個創新的創業Idea!」「那就別拖啊!趕快辭職去開創新的人生吧!」「但是我怕失敗怎麼辦?!」「那你就別再想著創業了,乖乖工作吧!」「但是我不趁年輕創業,我怕老了更不敢冒險!」「.........................」


很多想創業的朋友都跟我說過以上對話,他們總懷抱著許多美好的創業美夢,但卻因為許多奇怪的理由而遲遲不敢起而行,因為「聽說」創業的風險很大,因為「聽說」創業很辛苦,因為「聽說」創業要趁年輕,因為很多的聽說,所以導致他們因此戒慎恐懼,不敢跨出關鍵的第一步,這也讓許多好的創意概念胎死腹中,十分可惜!


我很喜歡這本書撰寫的方向,它大大地反其道而行。它不像一般的創業書籍一樣,告訴我們該如何創業才是對的,而是透過許多成功的例子來激勵想創業的我們。這對於許多想創業的朋友來說,都是很棒的案例。作者藉由他多年創業輔導的經驗來告訴我們,這世界上不是只有創新的人才能創業,像我們這樣的平凡人,也不該只是每晚懷抱著創業美夢入眠,而是可以邁開步伐,執行我們的創業計畫!


創業要有創意?!


一定要像賈伯斯 (Steve Jobs) 或是佐克伯 (Mark Zuckerberg) 這樣有創意,才能創業嗎?其實根據作者的輔導經驗,創業根本不需要極佳的創意能力! 但這不代表只要照本宣科就能創業成功,創業成功還是需要靠一點點的不同。


微型革新」就是作者提出的想法。利用一點點的差異,或是結合不同的元素,透過巧妙的模仿來開創事業,這就能創造非凡的商機。所以這就跟我之前說的觀念一樣,只要能多發揮觀察力,就能發現市場上其實仍有許多需求未被滿足。透過「巧妙模仿」的方式,就能快速地展開我們的事業!


創業要有專業?!


很多人以為創業前一定要在某個領域非常專業,但事實並非如此。專業人士的視野可能會因為過於專注,而忽略商機!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公司會開始聘請不同領域的員工來互相激盪,以避免產生「業內人士的盲點」。例如約翰森 (Frans Johansson) 提出的「梅迪奇效應 (Medici Effect)」,就是利用不同領域專家的想法,把他們在交會點所發生的各種創新,結合成一個嶄新的觀念。


所以有時候我們反而可以利用這個優勢來創業。而且現在網路的群眾外包 (Crowdsourcing) 趨勢崛起,要找到對的專業人士比以前容易太多!所以別擔心自己沒有相關專業,若能找到市場需求的缺口,就能因此創造無比的商機!


創業要年輕?!


很多人認為,創業要趁年輕,否則機會就沒了。但事實上,根據巴布森學院 (Babson College) 發布的《全球創業觀察報告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Report)》,35 到 44 歲這個年齡層的創業參與度才是最高的!


這說明,年輕人的熱血與活力固然重要,但成熟的處事經驗、深厚的人脈網絡、以及更高的市場洞察力,才是真正影響創業成功的關鍵因素!


所以,別因為年紀問題而打退堂鼓!多年來在工作上所累積的智慧是無可取代的。以我的經驗來說,當年我在當員工時學到的許多事情,對我的創業之路幫助極大!遇到困難時,也能靠過往的經驗或是人脈,幫助自己化險為夷。


結論:創業,別再找藉口!


這本書的最大價值,就是告訴我們:

創業不需要等待萬事俱備,也不需要等到你變得超級聰明或超級專業,只要你能找到市場需求,並願意去執行,就能開創自己的機會!


📌 創業不一定要有獨特的創意,但要有微型革新的能力。

📌 創業不一定要是專家,而是要懂得跨領域結合資源。

📌 創業不一定要年輕,經驗與人脈反而是更寶貴的資產!


所以,如果你一直有創業的想法,但卻還在猶豫——請記住這句話:「別讓「想創業」成為你的夢,而要讓「正在創業」成為你的現實!」 🚀

Drop Me a Line,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Thanks for submitti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