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和家長朋友聊天,話題總是繞不開:「到底怎麼讓小孩愛上閱讀?」
「每次念繪本念一半就跑掉,根本坐不住!」「家裡書都快堆成小山了,結果他只愛那幾本!」
聽起來很崩潰,對吧?但其實,問題的關鍵點,不是孩子愛不愛書,而是——爸媽怎麼看待閱讀。
身教勝於千本繪本:你愛看書,孩子才可能跟著愛
說個殘酷的事實——如果爸媽自己不喜歡閱讀,那孩子愛上閱讀的機率,可能比中樂透還低。
像我自己,從小就養成了隨時翻書的習慣,所以當我開始閱讀時,我家小 JJ 也會默默搬本書坐在我旁邊「裝認真」。一開始可能只是模仿,但久而久之,這就成為了我們的「親子閱讀時間」。
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愛上閱讀,先從自己開始吧!每天給自己一點「假裝認真」的時間,說不定孩子會跟著入坑。
讀不完沒關係,每次多念一點就好
孩子專注力有限,這是天性,不是缺點。
以前小 JJ 也是一頁沒翻完就落跑,我一開始還擔心是不是書不夠精彩,但後來我發現,讓孩子「有選擇權」是關鍵!
我們每次讀書前,會先幫小 JJ 挑出三本書,然後讓他自己選擇。這樣一來,孩子會覺得「這是我的選擇」,因此更願意讀完。
當他讀到一半想放棄時,我們也不會逼他,而是讓他跟「書書」約定:「下次再來看你喔!」這種擬人化的方式,能讓孩子覺得書是他的朋友,而不是功課。
孩子愛重複?沒關係,這是學習的方式!
很多爸媽會苦惱:「為什麼家裡明明有一堆書,孩子就只愛那幾本?」
其實這是好事!因為孩子透過「重複閱讀」,能更深入理解內容,甚至開始自己做聯想。
舉例來說,小 JJ 有天突然說:「我要看狗狗賣麵包的書!」但問題來了——家裡哪來這種書?
後來才發現,他看到桌上的麵包,聯想到繪本裡有「夾熱狗的麵包」,於是產生了連結,主動想要再讀一次!這其實就是孩子透過閱讀建立「生活聯想」的過程,這比什麼硬塞的知識都來得重要。
所以,不管是反覆看、跳著看、甚至只看圖都沒關係,因為孩子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吸收資訊!
平常心對待,讓閱讀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說到底,閱讀的目的不是為了「培養天才」,而是讓孩子覺得「這是一件快樂的事」。
很多爸媽會焦慮:「別人家小孩已經會讀好多字了,我們家的還在看圖?」但其實,閱讀能力只是孩子成長中的一小部分,真正重要的是「對知識的好奇心」。
如果把閱讀變成一種壓力,孩子只會越來越抗拒;但如果把閱讀變成生活的一部分,他就會慢慢享受其中。
閱讀不是比賽,沒有起跑線,只有陪伴與樂趣。
所以,當孩子對一本書笑得合不攏嘴,或是突然想要找出跟生活有關的內容時,恭喜你,他已經開始愛上閱讀了!
最後,記住這個原則:
📖 爸媽先讀,孩子才會想讀
📖 讀不完沒關係,每次多念一點
📖 反覆看、跳著看,都是學習的一部分
📖 閱讀是生活,不是競賽
只要做到這些,相信你家的小寶貝,遲早會變成一個小小書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