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讀書,但你得準備好面對現實的殘酷考驗,因為人生這場遊戲,讀書就像作弊神器,能讓你少踩坑、少翻車,甚至關鍵時刻來個「學識暴擊」,一秒逆轉局勢!
讀詩詞,不只是裝文青,還能提升文案力!
從小我就很愛讀中國歷史故事,總覺得比那些外國長名字的奇怪人物親切多了。長大後,除了歷史,我開始迷上詩詞,發現這些古人的精煉用詞不只美,還能幫助我提升文案功力,讓我在寫品牌故事、廣告標語時,不必死磕字數,卻能一語驚人。
比方說,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把蠶與蠟燭的生命狀態來比喻愛情的無私奉獻,這就是高端文案的精髓——用具象的意象來刻畫抽象的情感,讓人一秒入戲。
所以,我習慣把好詩好詞蒐集起來,當作自己的「靈感資料庫」,這樣不管是跟人聊天要裝文藝,還是寫文案缺靈感,都能派上用場,畢竟,會引用詩詞的人,總是顯得比較有內涵!(至少看起來比較有文化😆)
從歷史借鏡,避免成為反面教材
唐太宗曾經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簡單來說,就是要懂得借鑑歷史、學習成功與失敗的教訓,這樣才不會一再重蹈覆轍。
小時候讀到這段話,感覺只是皇帝在懷念魏徵,長大後才發現,這根本是人生經營指南!無論是職場、創業、投資還是人際關係,懂得回顧歷史、學習前人經驗,才不會一腳踩進深坑,還以為自己在「開創新世界」。
所以我給自己定了一個閱讀標準:就算不能從書中學到100%的智慧,至少要避免成為下一個反面教材!
文案高手的秘密武器:詩詞的「以少勝多」哲學
詩詞的美,不在於詞藻多麼華麗,而在於它用簡單的字句勾勒出最深遠的意境——這其實跟好文案的邏輯一模一樣!
比如,當靈感枯竭時,我會翻開《詩經》或《論語》,不一定要直接套用,但總能從中找到一些語感上的啟發。有時候,讀一首詩,就能讓原本生硬的商業文案變得充滿情感與層次。
更重要的是,詩詞強調「字字珠璣」,在極短的篇幅內創造最大的影響力——這跟現代人講求「短小精悍」的閱讀習慣完全契合。畢竟,現在誰有耐心看你寫一大篇廢話?
資訊爆炸的時代,反而更需要「回歸原始」
現在的網路資訊太多,真假難辨,甚至許多內容農場為了點閱率,各種標題黨、偽知識滿天飛,讓人看得眼花撩亂。如果你不懂得辨別資訊,隨時都有可能被誤導,甚至做出錯誤決策。
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寧可關掉電腦,拿起一本書,沉浸在詩詞的世界裡。透過這種「慢閱讀」,我不僅能短暫遠離網路的紛擾,還能讓腦袋好好充電,回歸更純粹的思考模式。
所以,如果你總是覺得生活壓力大、資訊讓你焦慮,不妨試試回到紙本的世界,透過詩詞,找到屬於自己的心靈休憩站。
結論:讀書,才是最低風險的投資!
現實很殘酷,沒知識就只能靠運氣,而運氣這種東西,總有一天會耗盡。
不管你想要提升文案力、增加人生智慧,還是單純想避免成為冤大頭,閱讀,永遠是成本最低、報酬率最高的投資。
畢竟,不讀書,就要有賭輸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