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忙喔!事情都做不完!」「對啊!老闆整天都在趕結案,根本沒時間寫企劃案!」「我現在最害怕的就是打開信箱,每天一堆未讀信件,壓力超大!」「每天都加班到深夜,乾脆準備要睡在辦公室了!」
這些對話是不是很熟悉?時間不夠用,事情永遠做不完,已經成為現代人的日常。然而,當我們開始抱怨時間太少時,真正的問題不是時間不夠,而是 我們沒有把時間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我曾經也是這樣,每天忙得團團轉,覺得工作排山倒海,直到學會**「挑重要的先做」** & 「充分授權」這兩個時間管理黃金法則,才終於擺脫了「時間黑洞」,讓自己不再只是瞎忙,而是高效完成真正重要的事。
1. 找出自己的黃金 2 小時
想像一下:
如果你每天都能擁有 2 小時的超高效時間,完全不受干擾,那你能完成多少事?
我們每個人一天 24 小時中,一定有某個時段是最有精神、思緒最清晰的,這段時間就是你的「黃金 2 小時」。如果能夠善用這段時間,把最重要的事情優先完成,那麼即使一天只有 6-8 小時工作,也比別人 12 小時的瞎忙更有效率。
如何找到你的黃金時段?
📌 回想過去一週,哪個時段你覺得最容易專注?
📌 試著在不同時段安排需要專注的任務,觀察效果如何?
📌 記錄每天的工作狀態,看看何時你的思考最敏銳?
✅ 範例:
我是晨型人,早上 6-8 點是我一天中最有精神的時段,所以這段時間我會處理最重要的規劃、策略工作,例如安排當天的行程、回覆最重要的信件等。
我有朋友是夜貓子,她是設計師,最適合工作的時段是半夜 1-3 點,因為這時候家裡最安靜,可以無干擾地完成創意工作。
🎯 重點是:每個人的黃金時段不同,找到適合自己的,並把最重要的事放在這段時間內完成!
2. 掌握「非我不可」的事,其他的就交出去!
很多人之所以時間不夠,最主要的問題是:把「自己應該做的」和「別人可以做的」混在一起,導致自己永遠忙不完!
🎯 時間管理的黃金法則:只做「非我不可」的事,其餘的學會授權!
為什麼要授權?
專注自己的核心任務,不被雜事拖累
減少無謂的工作負擔,讓團隊效率最大化
讓自己有更多時間思考策略,而不是埋頭苦幹
👉「授權」並不等於「推卸責任」,而是讓對的人做對的事,提升整體效率!
如何判斷「非我不可」的事?
📌 這件事,只有我能做,還是可以交給別人?
📌 這件事是否與我核心職責直接相關?
📌 如果這件事沒做,對整體影響有多大?
✅ 舉例:
高價值的工作(自己做):
規劃公司的市場策略
和關鍵客戶洽談合作
產品研發與優化
核心決策事項
可授權的工作(交給團隊做):
一般客服回覆
簡單的行政處理
例行性報表更新
會議記錄 & 紀要整理
結論:別讓自己陷入「沒有我,事情就做不好」的迷思,適當授權才能真正提升整體效率!
3. 建構最有效率的工作環境
除了掌握時間與授權,工作環境的選擇 也影響你的專注力!
如何打造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環境?
挑選合適的工作地點
圖書館或咖啡廳:適合需要安靜但又不想一個人獨處的環境。
辦公室獨立空間:適合需要高度專注的決策、策略規劃工作。
開放式空間:適合需要腦力激盪、創意思考的環境。
創造專注模式
開始工作前,設定一個專屬的「開始儀式」(如倒杯咖啡、整理桌面)。
使用 專注工作技巧(如番茄鐘工作法:25 分鐘專注 + 5 分鐘休息)。
避免干擾,開啟「請勿打擾」模式,遠離手機、社群軟體通知。
✅ 範例: 我自己最喜歡的工作地點是圖書館,因為:
環境安靜,有助於深度思考
但又有人來來往往,讓我不會感覺太孤立
需要資料時,隨時可以查找
📌 如果你的工作內容比較需要創意發想,可以選擇有點音樂的咖啡廳
📌 如果你的工作需要高度專注,那就要確保自己不受干擾!
4. 結論:管好時間,你會發現自己更快樂!
時間管理的重點 不是把事情都做完,而是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
📌 掌握時間管理的 2 大關鍵:
✅ 1. 找出自己的「黃金 2 小時」,優先處理最重要的事!
✅ 2. 只做「非我不可」的事,其他學會授權!
當你不再被雜事淹沒,當你能在黃金時間內高效工作,你會發現——時間不夠用?那只是還沒學會怎麼用!
💡 現在就行動!
找出你的「黃金 2 小時」
盤點你的工作,哪些該自己做,哪些該授權
打造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環境
開始有意識地管理時間,享受「管好時間的小確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