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很久沒有看電視了,家裡的電視對我們這一代的人來說已經是形同虛設,往往視之如無物,原因是因為這樣不自由的制式頻道內容,已經無法讓我們嚮往自由的心得到滿足,我們已經習慣網路的自由自在,已經習慣無廣告的免打擾狀態(雖然現在的網路廣告也不斷地氾濫),雖然因為媒體廠商的前置成本投資讓他們因此窒礙難行,但我認為隨著網路媒體時代的來臨,這樣舊有的媒體型態遲早有一天一定會有所改善。
新聞亂象,群魔亂舞
最近天天新聞打開都是相同的新聞,每天都在撻伐軍旅生活如何不公不義,盡量地挑起民眾的同理心與憤怒心,讓人民與政府對立的狀況更加惡劣,這就是台灣媒體的慣用手法,殊不論這件事情的對與錯,這樣的新聞轟炸對於每個觀眾來說都是一種壓力,對於其他重要的新聞來說更是一種無形的傷害。
社會上有許多消息是很值得被關注的,但往往就在此一時段內因為排擠效應讓這些新聞也因此消失的無影無蹤,台灣媒體傳播的亂象就彷彿這個世界其他的消息都不再重要了,這也是我拋棄傳統媒體轉向數位媒體的緣故。
社群平台也是一種媒體
目前最貼近每個人的媒體,其實就是社群平台的訊息,每天我們接受的訊息有許多都是來自於我們的朋友,或是我們朋友的朋友,這樣交互影響的訊息是現階段大家最熟悉的媒體,所以如何打造我們專屬的媒體平台也是很重要的關鍵,就如同我們在看電視時,總有那麼特定幾台節目的內容是我們愛不釋手的。
所以這就像是在各式專家平台的粉絲專頁按讚一樣,每天都可以被動地得知妳想知道的訊息,這就有點像客製化的個人媒體平台,我們想看甚麼訊息全由我們自己決定,當我們不喜歡我們訂閱的訊息時,也可以隨時隨地的停止關注,隨著這個時代的訊息量多到泛濫,也讓我們這些觀眾在媒體的選擇上多了許多權利,但同時也多了許多選擇上的障礙。
因為選擇太多反而會造成無法選擇,所以為了避免這樣的窘境,就是要在眾多選擇中更果斷地選擇喜歡的內容,而不要選擇可能會喜歡的內容,這樣一來才能隨著時間不斷地汰弱換強,讓自己的社群媒體也可以成為有價值的個人化平台。
雖然訊息的接收與知識的獲取,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求知途徑,但這兩者最大的差異其實是在自我價值的認可,也就是當我們覺得訊息本身的未來價值夠高,就會從更深、更廣的角度去讓訊息變成知識,所以辨識訊息的價值就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我們每個人在這樣資訊爆炸的時代該不斷鍛鍊的技能。
( Photo via Andrea Costa Creative , CC License)
最佳服用時間: 三餐飯後加一杯溫開水!
歡迎訂閱【賤不如飛】最新文章